维也纳皇宫附近的小修道士广场上,时隔四年,全奥地利会议再次召开。
这是拉斯洛为了回应奥地利各州民众的呼声而召开的大会。
来自奥地利各州的几十位等级代表们聚集在露天会场上,希望皇帝能够回应他们诉求。
过去几年里,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远离奥地利,在他广的领土上四处巡游。
拥有这样一位强大的君主对奥地利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至少他们无需担忧哪天从床上醒来会听到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的消息。
然而,奥地利人很快就发现皇帝对奥地利的关注程度似乎远不如他刚刚即位的那几年这令他们感到忧虑。
因此各州的代表时常通过州议会的主持者,也就是皇帝亲自指派的州长,向皇帝递交请愿书。
通常情况下,拉斯洛会挑选一些可以回应的诉求,将其转交给奥地利的政府处理。
这其实已经足够了,不过拉斯洛仍需要象在非奥地利领地巡游时那样,在奥地利的精英阶层跟前露个脸。
这样可以安抚那些误以为他已经不把奥地利放在心上的等级代表们。
经过这些年与奥地利、匈牙利乃至帝国诸候们明里暗里的各种交锋,如今拉斯洛应付国内的各个阶层早已是得心应手。
他甚至专门对奥地利、匈牙利政治生态的差异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
作为他帝国的两个内核组成部分,拉斯洛必须要对其有足够深刻的了解。
奥地利等级会议和匈牙利国会的诞生时间都是在15世纪初期。
但是,由于国情的差异,两者的发展路线走向了两个极端。
在15世纪初期,奥地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公们借助各自手下的领地会议统治自己治下的土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领地会议逐渐走向消亡,转而被一种更加成熟的等级会议制度所取代。
当然,奥地利各州的等级会议还有一个别称,也就是州议会。
在这一时期,州议会的主要职能是同意征税和兵役,同时作为一个向王公们提出诉求的平台。
这一点并没有随着分裂的奥地利重新归于统一而发生改变。
只不过,各州的议会们提出诉求的对象变成了同一位君主。
乍一看,奥地利等级会议的职能似乎与匈牙利国会没什么两样,但二者的权力实际上差距极大。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匈牙利王国还在由王室会议负责管理。
这是一个仅仅由主教、大贵族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小型议事机构,对国王的权力有很大的制约。
1397年,刚刚经历尼科波利斯惨败的西吉斯蒙德试图摆脱王室会议对他愈发深重的压制,于是决定改制。
他下令在王国的每个郡召集四名代表,也就是“郡望”,将他们纳入王国的议事机构很快,王室会议的职权就被急速膨胀起来,代表范围更加广泛的匈牙利国会所取代。
在以往,这种规模的会议只有在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才会召开,而西吉斯蒙德将其常态化,试图以此抵抗大贵族的控制。
很难说他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虽然他在之后没能抵挡住匈牙利大贵族们的反扑,被迫签署协议授予他们更大的特权。
但在之后与胡斯派的战争中,西吉斯蒙德证明了他的确掌握着匈牙利的大权。
很多受他恩惠的小贵族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选择添加西吉斯蒙德的大军远征波西米亚。
这最终帮助他在1434年摘取了波西米亚王冠,
与此同时,大贵族的势力前所未有地膨胀起来,几乎到了可以无视国王的地步。
在随后的时代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借助自己的基本盘奥地利,还有他一手扶持起来的亚诺什·匈雅提,勉强压制住了匈牙利的大贵族们。
直到现在,拉斯洛所统治的时代,虽然他剿灭了王室最大的威胁匈雅提家族,但大贵族们仍蛰伏在暗处等待机会反扑。
相比起如同豺狼猛虎一般贪婪凶恶的匈牙利贵族,奥地利的各个等级在皇帝面前温顺的就象绵羊。
一方面,除了哈布斯堡家族以外,奥地利很难再诞生什么强大的贵族势力。
如今,拉斯洛的力量足以抹平一切反对的声音。
另一方面,拉斯洛作为奥地利的正统继承者和帝国皇帝,很少有奥地利人怀疑其统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他们更愿意在州议会中与皇帝指派的州长进行惯例般的讨价还价,而不是用一种让大家都很难堪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在皇帝同意他们的一些诉求后,作为回报,他们也会同意皇帝加征税收的要求。
在每一次召集的州议会结束以后,各等级会配合拉斯洛的税务机构完成税款的征收。
不过,拉斯洛现在觉得这样的流程还是太繁琐了。
因此他决定在这一次的全奥地利等级会议上做出一些改革。
在匈牙利他重拳出击,在奥地利他也要得寸进尺。
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他要供养那样多的军队,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就成了必要的举措。
只要在奥地利推行新的改革,奥地利的中央化进程基本上就大功告成。
到那时,奥地利、匈牙利两国的财政问题将无需他再操心。
霍夫堡宫内,拉斯洛与埃青正在就即将召开的大会进行最后的商讨和准备。
“陛下,这项提案无疑将使我们的税收变得更加稳定,但是试行期定在十年是否有些太长了?”
埃青手中拿着拉斯洛交给他的那份涉及改革等级会议的协议,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与赞叹。
皇帝总能生出一些从未有过的奇思妙想来解决眼下的问题,这次也不例外。
在他手里的是一份名为“休会协议”的东西。
所谓休会,对象自然是奥地利各州的等级会议。
但是,这个“休会”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休会,不会禁止等级会议的召开。
其真正含义将等级会议的主要职能,即征税同意权暂时从会议手中剥离。
简而言之,就是拉斯洛打算在全奥地利等级会议上提出一项持续时间长达十年的征税提案。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奥地利各州等级会议每年需要向政府缴纳固定数额的资金。
拉斯洛为这项创新性的税款取了个大气的名字,叫“国家贡献税”,简称贡税。
这笔钱主要用来维持军队和奥地利政府的运转。
其数额就依据上一年度的全奥地利常规税收确定。
一旦这项提案通过,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就无需再为税收的事而与各州等级会议讨价还价了。
作为与此相映射的让步,拉斯洛承诺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奥地利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州等级会议。
他将在会议上尽可能满足奥地利各等级的诉求。
同时,奥地利各等级仍可以在确定的贡税之外为拉斯洛提供更多的财源。
主要包括各等级的捐赠,还有古老的土地银行为他提供的贷款。
当然,这又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
“埃青,你应该知道,奥地利的税收已经趋于平稳,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因此十年是一个合适的时间。
这可以极大促进奥地利的稳定,也可以省去我们许多麻烦。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添加了一条针对紧急状况的条款。”
听到拉斯洛的话,埃青的目光移到最后一项条款上。
“在紧急情况下,奥地利大公拥有绝对财政权,可以在贡税之外加征额外税,但需要与等级会议协商。
也就是说,在战争状态下大公国的财政也不会受到这项协议的限制,这样的话就没有问题了。”
果然,人都是逼出来的。
作为数个国家的君主,拉斯洛可没时间在一个国家停留太久。
因此他必须将这些麻烦的问题简单化,然后加以处理。
这对君臣商议结束后立刻结伴来到皇宫旁边的小广场上,各州的代表们此时正翘首以盼。
拉斯洛刚一露面,会场上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距离代表们上一次到维也纳来开会,与皇帝面对面地交谈,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按照惯例,拉斯洛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他对奥地利人民的关怀。
不过是些陈词滥调,但仍足以让代表们为此激动不已。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时代,奥地利的重要性显然不及庞大的匈牙利王国。
哪怕奥地利是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基本盘,匈牙利仍被他摆在第一位。
不过,在拉斯洛统治的时代,奥地利的内核地位又重新得以确立。
会场上,拉斯洛发表完演说后,就稳坐在宝座之上。
埃青,奥地利的首席大臣,作为拉斯洛钦点的大会主持者将代表皇帝在会议上与各等级进行交涉。
当他宣读完皇帝亲自起草的所谓《休会协议》后,立刻在会场上掀起轩然大波。
领主、教士、骑士、城镇和农民,五个阶层的代表开始在各自的小圈子中讨论起来。
他们能够感觉得出皇帝的诚意,协议中有许多利好等级会议的让步。
但是,绕过州议会上的讨价还价直接面向全体臣民征收责税,这事儿还是太过耸人听闻。
“诸位,你们生活在奥地利的土地上,作为皇帝陛下的臣民享受他的庇护,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这笔税款之所以被称作国家贡献税,正是因为其用途是保护我们美丽的奥地利不受敌人的侵害。
让和平与稳定在这片土地上长久地延续下去,皇帝陛下正是为此才向人们征收这笔税款。”
埃青声情并茂地解释着皇帝的本意,尽管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滑稽。
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又有几位君主不是为了自己的娱乐享受,或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宏图霸业而不断压榨百姓呢?
即便是拉斯洛也不例外,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他治下各国的税率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奥地利的情况稍好一些,因为维也纳政府还可以从帝国、北意大利和诸属国那里获得额外的财政收入。
拉斯洛尽自己的努力节省开支,但效果有限。
在这个时代,一位君主的宫廷排场将直接影响他在各国中的威望和地位。
哪怕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他也必须维持整个欧洲最为庞大和豪华的皇室宫廷。
在此基础上,少办几场宴会,少修几座行宫就已经是他能做出的最大俭省了。
埃青的话引起了一些共鸣,但大家来开会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为自己和自己的群体争取更多的利益。
常规税是每年都会征收的。
不过征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那就是州议会从皇帝手中取利益的绝佳时机。
但是现在皇帝想把谈判的过程和征税剥离开来,这就导致代表们变得迟疑,
尽管皇帝做出了会尽可能满足他们诉求的承诺,还同意频繁地召开等级会议,可人们总会对皇帝的承诺心生疑虑。
好在拉斯洛的信用差不多是同时代君主们中最高的那一档。
他也的确向自已的支持者们展现出宽大与慷慨,而将仇恨与怒火施加于他的敌人头上经过数个小时的漫长谈判,在得到一系列的保证之后,等级会议选择暂且放弃征税的同意权。
随着《休会协议》的签订,奥地利的财政大权也被拉斯洛握在手中。
这是此次全奥地利会议通过的第一份决议,也是最重要的一份。
接下来是处理各州不同等级诉求的时间,拉斯洛没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精力。
他一直在尝试避免历史上腓特烈三世在匈牙利王国的猛攻下面临的窘境,
即在1481年的一份条约中,胖特烈将奥地利的常规税与特别税的征收权拱手送给等级议会,换取其大量的资金和军事援助。
最可笑的是即便腓特烈做出了这样大的让步,奥地利人的奋力抵抗还是被强大的匈牙利黑军轻易击碎。
1485年维也纳的陷落一度让人们以为哈布斯堡家族将就此走向衰落。
不过拉斯洛的情况可比排特烈三世要好上太多。
因此他可以从容不迫地进一步压制等级会议对国家税收的干扰和控制。
随着这项革新的确立,拉斯洛确信自己多年的潜心发展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
养兵千日,他现在需要一个目标来检验一下经过他数年改造后的哈布斯堡牌战争机器到底有多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