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超导储能产业园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三号车间的警报声就刺破了宁静。早上 8 点 15 分,操作工人张强正给 c-19 超导储能罐做压力检测,突然停下手里的活儿,眼神呆滞地盯着罐体表面的淡蓝色纹路,嘴里喃喃自语:“你听,它在唱歌…… 像风铃,又像蜜蜂振翅……”
旁边的质检员李娟刚想打趣 “你是不是没睡醒”,下一秒也捂住耳朵,脸色发白:“真的有声音!从罐子里传出来的,还跟着节奏跳……” 话音未落,车间另一端突然有人尖叫:“我的眼前全是光点!淡蓝色的,绕着罐子转!”
短短十分钟,三号车间有 12 名员工出现异常症状:8 人声称 “听到材料唱歌”,频率从 “嗡嗡声” 到 “高频哨音” 不等;5 人出现定向力障碍,分不清东西南北,甚至认不出身边的同事;3 人产生幻觉,说 “看到晶体纹路变成了会动的丝线,缠在自己手上”。园区医务室的医生赶来时,一名年轻技术员正蹲在地上,伸手去抓空中不存在的 “光点”,嘴里反复念叨:“再唱一会儿…… 再唱一会儿……”
陈序和海伦娜赶到产业园时,受影响的员工已被集中到会议室观察。透过玻璃窗,能看到他们或坐或站,表情茫然,偶尔有人突然侧耳倾听,像是在捕捉某种只有他们能感知的声音。园区负责人周明擦着额头的汗,递过来一份《初步医学检查报告》:“市医院的专家刚过来,血常规、脑 ct、毒物检测全做了,没发现任何异常 —— 排除食物中毒、气体泄漏、脑部病变,初步诊断是‘集体心因性反应’,也就是俗称的‘集体癔症’,说可能是最近项目赶进度,员工压力太大导致的。”
“压力太大?” 海伦娜接过报告,手指在 “未见异常” 的结论上重重划过,“12 人同时发病,症状高度集中在‘听觉幻觉’‘视觉幻觉’‘定向障碍’,且都与超导储能罐直接接触 —— 你觉得巧合的概率有多大?” 她没等周明回答,就拿出随身携带的 “量子级振动传感器”,快步走向三号车间。
此时的三号车间已暂停生产,6 台超导储能罐并排矗立,罐体表面的淡蓝色超导线圈还残留着微弱的电流。海伦娜将传感器贴在最靠近发病员工的储能罐上,屏幕瞬间跳出一组数据:谐振波频率 22hz,振幅 0003μ,是上一章实验室检测值的 3 倍 ——“因为这里是密集研发区,6 台储能罐同时运行,谐振波会叠加放大,原本只影响‘个体敏感者’的波动,现在变成了能覆盖普通人的‘集体干扰源’。”
陈序蹲在张强之前检测的储能罐旁,指尖拂过罐体上的线圈纹路,突然想起自己梦里的淡蓝色麦田 —— 当时以为是轻微影响,现在才明白,谐振波的强度会随设备数量、电流强度叠加,当达到某个阈值,即使不是 “神经敏感者”,也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你们最近是不是提高了储能罐的工作电流?” 他问周明。
周明眼神闪烁了一下,承认道:“上周接到总部通知,要加快‘超导储能并网测试’,把工作电流从 10ghz 提到了 13ghz…… 说是能提升 20 的储能效率。”
“13ghz!” 海伦娜的声音陡然提高,调出之前的研究数据,“我们之前发现,12ghz 是谐振波释放的临界值,超过这个频率,波动强度会呈几何级增长 —— 你们把电流提到 13ghz,相当于把‘低语’变成了‘广播’,整个车间都成了谐振波的覆盖区!”
为了验证猜想,海伦娜让园区技术人员给一台储能罐通上 13ghz 电流,然后让未发病的员工在安全距离外观察。半小时后,有 2 名员工报告 “隐约听到嗡嗡声”,1 人说 “眼睛有点花”—— 虽然症状比之前轻,但足以证明:所谓的 “集体癔症”,根本不是压力导致,而是叠加后的谐振波对人体神经系统的集体干扰。
解密器突然震动,叶晴的潜伏者发来一条关键情报:全球范围内,已有 3 个类似的超导密集园区出现 “疑似集体癔症” 事件 —— 德国慕尼黑的超导电机厂,15 名员工同时 “听到电机唱歌”;美国匹兹堡的超导磁悬浮实验室,8 人出现定向力障碍;日本名古屋的超导制冷车间,6 人产生 “晶体纹路会动” 的幻觉 —— 所有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事发前都提高了设备工作电流,且现场谐振波强度是常规值的 2-3 倍。
“这不是孤立事件,是风险扩散的信号。” 陈序将情报递给周明,“如果继续维持 13ghz 的工作电流,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人发病,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神经损伤 —— 比如记忆力衰退、情绪失控,这些都不是‘心因性反应’能解释的。”
周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立刻掏出手机,想通知总部暂停电流提升计划,却被突然打来的电话打断 —— 是霍兰德的视频通话,背景依旧是洛克希德的武器测试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周明,我听说你们园区出了点‘小状况’?别听陈序他们危言耸听,‘集体癔症’很常见,让员工休息两天就好了 —— 储能并网测试不能停,总部已经跟电网公司签了协议,月底前必须完成,耽误了进度,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可是霍兰德部长,谐振波的问题……” 周明试图解释,却被霍兰德粗暴打断:“什么谐振波?那是实验室里的理论猜想,不能当回事!现在全球都在盯着超导储能项目,我们不能因为这点‘员工情绪问题’落后 —— 实在不行,就给受影响的员工放几天假,换一批人上,总之进度不能停!”
通话结束后,周明陷入两难,一边是总部的死命令,一边是员工的健康安全。陈序看出他的犹豫,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可以先做‘折中方案’—— 把工作电流调回 12ghz 以下,同时给所有储能罐加装临时屏蔽层,用镍铁合金板包裹线圈,能减少 60 的谐振波泄漏。这样既能保证基本的测试进度,又能保护员工安全,等正式的屏蔽方案出来再全面改造。”
海伦娜立刻拿出临时屏蔽层的设计图,周明看着图上详细的安装步骤,又看了看会议室里茫然的员工,终于下定决心:“就按你们说的办!我现在就安排人调电流、装屏蔽层 —— 员工的命比进度重要,真出了大事,我才是真的承担不起。”
当天下午,三号车间的储能罐全部调回 10ghz 电流,临时屏蔽层也开始安装。受影响的员工经过休息,大部分症状逐渐缓解,但仍有 2 人说 “偶尔能听到微弱的嗡嗡声”,需要进一步观察。陈序站在车间外,看着工人师傅们给储能罐裹上镍铁合金板,突然想起之前马克工程师的梦境 —— 那些淡蓝色的丝线,现在正以另一种方式,缠绕在更多人的生活里。
夕阳西下,产业园的灯光陆续亮起,超导储能罐在余晖中泛着柔和的光,再也听不到 “材料的歌声”,也看不到 “会动的光点”。但陈序和海伦娜都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 随着超导设备的普及,密集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谐振波的叠加效应会越来越强,今天的 “集体癔症苗头”,或许就是明天更大危机的预警。
距离临时屏蔽层全面安装完成还有 3 天,距离全球超导园区谐振波排查启动还有 7 天,距离弄清楚谐振波的长期影响还有漫长的路 —— 陈序掏出解密器,给叶晴发了一条消息:“密切关注全球类似事件,一旦发现新的病例,立刻通知我 —— 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拿出彻底的解决方案,否则‘集体癔症’只会是开始。”
解密器的屏幕亮起,叶晴回复了一个 “收到” 的表情,后面跟着一张照片:意大利安全屋的麦田里,林溪正推着轮椅散步,夕阳洒在她身上,温暖而平静。陈序看着照片,心里默默想:为了这份平静,为了更多像林溪一样的人,就算再难,也要把这 “材料的低语” 彻底捂住,不让它变成伤害生命的 “集体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