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8章 回击质疑(1 / 1)

夜深了,火车还在往前开。

林心萍躺在床上,听着车轮有节奏的响声,心里特别平静。

她想起很多事,想起刚结婚时,在工作之余写稿子,想起怀孕时,挺着大肚子还在写,想起带孩子累得手抖,还要坚持写几行字……

现在,这些坚持都要开花结果了。

第二天天刚亮,火车广播说快到站了。

林心萍早早起来,换上了那件最好的的确良衬衫。

衣服是何樱特意从京市带回来的,说是领奖穿得体面。

陈明远也收拾好了,过来敲门。

他换了件干净的中山装,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准备好了吗?”

他笑着问。

林心萍深吸一口气,点点头。

站台上已经有人举着“启明文学奖接待处”的牌子。

南岛的空气湿湿热热的,跟北方不一样。

棕榈树在风里摇着叶子,像在欢迎他们。

来接站的是个年轻小伙子,一看名单就惊喜地说,

“您就是远方老师?我们编辑部都特别喜欢《云端》!”

去宾馆的路上,小伙子说这次来了不少作家,有的写农村的,有的写工厂的,但像林心萍这样写家庭生活还写得这么真的,不多。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作家过来跟陈明远握手,听说林心萍就是“远方”

“这么年轻?写得那么老练,我还以为是个中年作家呢!”

颁奖下午开始。

中午休息时,林心萍又看了一遍发言稿。

“吃点甜的,不紧张。”

会场里坐满了人。

颁奖典礼的会场设在南岛文化宫,大厅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林心萍跟着工作人员走进会场,手心微微出汗。

戚何跟在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按照安排,获奖作者都被请到前排就座。

林心萍找到贴着自己名字的座位刚坐下,就听见旁边传来一声轻笑。

邻座是个五十多岁,头发梳得油亮的中年男人,胸前别着评委周至诚的牌子。

他上下打量了林心萍一眼,语气带着几分不屑,

这位同志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这里是获奖作者区。

林心萍还没来得及回答,工作人员赶紧过来解释,

周老师,这位就是《云端》的作者远方同志。

周至诚愣了一下,随即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就是远方?《云端》是你写的?

编辑部是不是搞错了?这么年轻的同志,能写出那种深度的作品?

这话声音不小,周围几个作者都看了过来。

林心萍攥紧了手里的发言稿。

戚何正要开口,林心萍轻轻拉住了他。

周老师,《云端》确实是我写的,如果您对作品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会后讨论。

我不是质疑作品,是质疑人。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出名什么干不出来?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下来。

这时,刚进会场的陈明远听到了这话,快步走过来,

老周,你这话什么意思?林同志的作品是经过三轮评审选出来的,你这是在质疑评审委员会的公正性?

周至诚显然和陈明远不对付,冷笑着说,

老陈,你别护短!这种年轻女同志,能写出多深刻的东西?怕是有人代笔吧?

林心萍猛地站起来。

她本来紧张得手脚发凉,但听到这话,反而冷静下来了。

《云端》第三章第二段,描写母亲深夜给孩子喂奶时的心情,您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

那您应该记得这段后面”

这个细节,是我怀双胞胎时亲身经历的,如果不是自己喂过孩子,写不出这样的细节。

第五章描写夫妻因为照顾孩子产生矛盾的那段,里面丈夫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要早起带队训练,这是我爱人经常说的话,他是军人,经常要带队训练。

林心萍从包里拿出一个旧笔记本,翻到某一页,

这是我写《云端》时的手稿,上面还有修改的痕迹。需要验证笔迹吗?

周至诚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作家走了过来。

他是这次评委会的主席,德高望重的文坛前辈秦老。

怎么回事?

秦老温和地问。

陈明远把经过简单说了。

至诚啊,你犯了个错误。真正的文学从来不以年龄论深浅。林同志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评委,正是因为它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小林同志,你的发言稿我看了,写得很好。待会儿上台,就按你想的说,真实,永远是最有力的。

这话等于直接肯定了林心萍。

周至诚尴尬地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典礼正式开始。

当主持人念到远方《云端》时,林心萍从容地走上台。

聚光灯打在她身上,这次她不再紧张了。

她讲起了写作的初衷,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讲起了在柴米油盐中发现的诗意,在尿布奶瓶间感悟的人生。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年轻女作者朴实而真挚的讲述打动了。

演讲结束,掌声雷动。

下台时,好几个作者主动过来和林心萍握手交流。

连之前质疑她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作者确实有真才实学。

晚上庆功宴上,秦老特意来找林心萍,

小林,今天你的表现很好!文学需要新鲜血液,需要你这样扎根生活的作者。

回宾馆的路上,南岛的晚风格外清爽。

今天你真棒。

其实,我觉得还要谢谢那个周老师!要不是他质疑,我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勇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